中新网深圳6月30日电 (记者 郑小红 郭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9日举办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研讨会暨《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新书发布会。
来自内地与香港政界、学界、商界等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交流,共同为推进香港高质量发展、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言献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综研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介绍了《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一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过程,并就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研讨会暨《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供图
他指出,国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当前,发展成为香港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特别重要的主题,是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围绕香港发展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不可替代,要继续充分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要着力巩固香港金融、贸易、航运、专业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要大力提升香港创新科技、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客座讲师朱兆麟针对香港新田科技城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建立选拔机制,咨询业界意见并及时公布企业落户计划,为新田建设一流科技城提供更多思路、思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香港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尽管面临土地、企业、产业链、人才等方面的挑战,香港仍然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比如基础研究、国际资源、金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认为,当前,金融中心呈现出“两超多强”格局,亚洲之内还没有经济实力与纽约、伦敦相匹配的金融中心,因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提升能级,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第三极。
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先介绍了香港高等教育、特区政府人才政策的最新发展。他建议支持内地跨国大型科技企业在香港布局,留住本地科研人才;探索内地与香港人才共享;支持香港高校在河套地区布局,吸引全球科创人才。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建议,深港联手建设“河套科创自由港”,推动深港科技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跨境流动到自由流动,通过河套科创自由港建设,为香港新田科技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力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完)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刘一 张素)今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主题为“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多家机构代表在此间受访时表示,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
据报道,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全球合作,商界人士对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的机遇充满期待。
博尔格·布伦德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同时,中国采取了许多正确的措施支持经济增长,让他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这些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经济增长率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逐年上升,这既体现了中国经济巨大的跃迁,也体现了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在受访时说。
在毕马威中国跨国客户主管合伙人、汽车及工业制造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Norbert Meyring)看来,中国工业制造水平正在稳步提升,高精尖制造不断突破,这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基础工业制造能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塑造实力。
诺伯特还表示,当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保持领先,与新能源相关的出口贸易不断创新高,这为全球气候减碳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的正面影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嵌入到全球市场,这为保障全球产供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助力,是跨国公司仍然坚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来源。
此外,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受访时称,“对今后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充满信心”。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Warren Fernandez也表示,中国市场和经济潜力巨大、机会丰富,“对中国及亚太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还有受访者说,中国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等手段,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多名外资企业高管纷纷访华并表示将加大在华投入、继续拓展在华业务,是用行动对中国市场投出“信任票”。(完) 【编辑:于晓】